【行业一周动态】20230514
    2023年06月06日

    1.全国首个地下岩穴储氢项目进入电解槽招标环节

     3月26日,大冶市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氢能矿场综合建设项目开工仪式举行。该项目总投资预计52亿元,涵盖光伏发电、绿电制氢、岩穴及地下分布式储氢、管道输氢、氢能应用、氢能产业园、数字化管理平台等7大板块。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制氢、储氢、加氢、用氢的氢能源全产业链生态,打造黄石地区首个氢能产业园,构建千亿级新型氢能产业及氢能矿用机械产业链,对推动大冶加快从传统产业向新能源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绿电制氢环节由光谷东国投联合华能长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选择大冶工矿修复地新建三座绿电制氢工厂,运用2MWPEM纯水制氢工艺及1300Nm3/h碱性电解水制氢工艺,直流电耗小于等于4.2kwh/Nm3,电流密度大于等于0.4A/cm2。项目年制氢4500万标方,副产氧气2250万标方,氧气全部就地消纳,从而有效降低制氢成本。

    绿氢主要的消纳场景包括交通和天然气掺氢两方面。其中交通领域预计将投资11亿元,在全市矿山等重点领域推广氢能重卡、矿卡、矿用机械设备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而在燃气掺氢方面,将利用输氢管道从绿氢工厂直接输送氢气至市内几大用氢企业,在用户端进行天然气掺氢燃烧使用,目前已由大冶华润燃气有限公司开展实验性建设,达成天然气管道掺氢意向,待应用技术成熟后,大规模推广天然气掺氢应用,促进氢能规模消纳,推动氢能产业健康发展。


    2.万钢、陈清泉等专家研订氢能与燃料电池标准

    5月8-11日,中国科协主席万钢率代表团赴澳门出席第三届BEYOND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标准峰会等活动并进行工作访问。

    万钢致辞时提出3点观点:(一)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标准化对于推动科技进步,拓展应用领域,保障安全运营,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标准先行”,标准要伴着发展趋势同步而行,才能使氢能产业更加健康,质量更高、更安全。(二)积极推进氢能产业化发展初显成效,标准是氢能产业健康规范发展的基石。国际机构和主要国家都重视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制订,我国政府于2022年3月发布氢能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2021年到2035年确立氢能作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系统部署氢能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为氢能在交通、电力、储能、化工、制造业等领域当中的规范化、综合应用指明方向。(三)创新驱动,探索氢能产业发展化发展格局,要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推动绿色低碳能源转型,完善清洁氢能存储全产业的标准和供给结构,提高各个环节的标准覆盖度,增加标准有效供应;坚持创新发展,加强关键技术标准体系,坚持创新驱动,标准引领的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提升标准的水平,在追求高标准中创造更多优质供给,提升产业链标准化新水平;推动开放合作,促进标准协同发展,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等国际标准机构合作,建立有效沟通渠道,通过国际氢能标准电池协会与国际组织参与国际技术标准的准则制订和认证,积极全方位参与标准化活动,提升标准的国际化。

    图: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

    宋永华致辞时表示,澳门大学一直积极为澳门的经济发展、大湾区的建设和国家的科教进步服务,尤其是3个城市重点实验室之一的小城市互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专注于研究小城市能源系统的低碳运行、优化、安全防护,实现基于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的更加清晰、可靠的城市,同时有研究院进行高密度的氢能储存、制氢和碳平衡与转换的研究,致力于促进能源领域的基础性和发展性进步,鼓励行业发展,提高专业水平。氢能的产业供应链包括生产、储存、运输、终端安装等环节,成本相对较高。目前,供应链的每一部分都有不同的技术团队在相互竞争与合作,因此,在氢开发早期阶段,必须密切协调好众多的供应链和技术。

    图: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

    陈清泉以《创新驱动,氢能发展和标准化的挑战与机遇》发表主旨报告。他提出,标准化在国际氢能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我国在标准化方向仍有不足,与发达国家对口问题还有差距,例如我国氢能运用开始于汽车,目前还没有在电力方面的应用,相信日后在电力系统、汽车应用上还有更大空间。他指出3个不足:(一)指标体系不能完全覆盖氢能产业链,仍处于单位分散和纯技术的初级阶段,关键技术指标多有缺失,缺乏强制性国家标准。(二)相对于美国、德国、日本等的相关标准,我国的标准在各项细化上还有较大差距。(三)技术发展成熟后,再转换为标准的工作模式很难适应氢能发展标准化的需要,这要求标准化工作需要与技术发展平衡甚至超前。

    图:香港大学荣誉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

    3.石家庄总投资32亿的绿氢制储用项目签约

    5月12日,在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成良和鹿泉区委副书记、区长李争的见证下,中能建氢能源有限公司与鹿泉市人民政府就中能建石家庄鹿泉区光伏制氢及氢能配套产业项目签署投资开发协议,签约仪式取得圆满成功。

    该项目计划投资32亿元,项目涵盖电解水制氢、综合加能站以及风电光伏等,并致力于推动氢能研究院的组建与运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


    4.预计9月竣工!鄂托克前旗6000吨/年绿氢项目开工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新能源光伏制氢示范项目,投资16.2亿元,选择在上海庙经济开发区这片风光富集的土地上“驻扎”,沐浴在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左右,日平均光照时间10小时以上的“露天阳光房”,空气透明度高,且可以避开周边障碍物对光伏组件的遮挡,保证每块光伏板“吃饱喝足”无疑是最佳选择。

    据了解,该项目全部完成需螺旋桩基16万根,目前已到场1.7万根,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 .7%;现进场施工人员有30余人,打桩机9台,预计今年7月底桩基可完工。同时升压站土建工程、220kV架空线路、光伏组件等也逐步开工,将于9月底与制氢量6000吨/年的制氢站同步完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光伏发电4.7亿千瓦时,可替代燃煤发电标准煤约14.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9万吨,整个产业链从发电到制氢全过程实现了零碳、零排放、无污染,对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实现“碳中和”“碳达峰”贡献开发区力量。


    5.五年示范一万辆!国氢科技燃料电池乘用车计划启动

    5月10日上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乘用车用高功率密度燃料电池电堆及发动机技术”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启动会暨国氢科技乘用车用燃料电池 “氢腾-S”系列产品战略发布会在北京国氢科技本部召开。国氢科技、一汽集团、德燃动力、中汽研等多家单位代表参加会议。

    会上,国氢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连荣指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我国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计划,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解决燃料电池乘用车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开发出具有高功率密度、强动态性能、快低温启动、长使用寿命能力的乘用车用燃料电池装备,并搭载一款乘用车完成公告。国氢科技以科技部项目为契机,以已有技术积累为基础,正式启动乘用车用燃料电池产品战略。中国一汽研发总院副院长兼新能源开发院院长赵慧超表示,氢燃料电池是中国一汽战略布局的重点领域,也是研发创新的重要基础路线,中国一汽将依托科技部项目的优秀成果,与国氢科技等行业伙伴共同努力,在夯实技术基础的同时,积极探索商业模式,共同推进燃料电池乘用车商业化进程。

    未来五年,国氢科技将投入10亿元专项资金,打造具有“一大自主基因,四大性能优势、一大成本优势”的“氢腾-S”系列乘用车燃料电池产品,建设万台级乘用车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产线,并与一汽等整车企业强强联合,推进车型开发。根据战略规划,“氢腾-S”系列产品将首先搭载全新红旗H5乘用车进行应用示范,后续将推广至更多车型,预期五年累计投放车辆10000台,本次项目启动及战略的发布,标志着国氢科技正式进军氢能乘用车领域,开启了民族企业携手创新的新篇章,为推进燃料电池乘用车规模化应用与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多元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6.年制氢量7059万Nm³!大唐15万千瓦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启动

    5月7日,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多伦15万千瓦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制氢)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多伦15万千瓦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制氢)

    建设单位:大唐多伦瑞源新能源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经济开发区大唐多伦煤化工东墙侧

    项目性质:新建

    计划开工时间:2023年6月

    计划投产时间:2024年12月

    建设内容:项目新建14套1000Nm3/h碱性水电解制氢装置(含配套气液分离设备和氢气纯化设备),下游配套2台2000m3氢气球罐、2台氢气压缩机以及辅助的冷冻水机组等。项目年操作时间8000h,达产后全年制氢量7059万Nm3,所产氢气送至大唐多伦煤制烯烃厂甲醇合成入口。

    制氢能力(吨/年):5419

    制氢配套新能源规模(万千瓦):12(风电)+3(光伏)

    总投资(亿元):10.94